Last Updated on 29 9 月, 2022 by chris@sanyabin.com
本篇提供免費製圖資源、個案分析、使用心法,超完整分析讓你1次就搞懂「商業模式圖」!
商業模式圖也稱商業模式畫布圖(Business model canvas),可以幫企業、組織梳理自己的商業邏輯,有效提高「自覺力」,進而制定更好的運作策略!
商業模式圖是什麼?
商業模式圖介紹

商業模式圖,英文為Business Model Canvas (簡稱BMC),所以也可以叫做「商業模式畫布圖」,由 Osterwalder和Pigneur在《商業模式世代》中提到的概念,把商業模式圖以四個板塊、九個元素進行分類,除了把抽象的概念視覺化呈現,也讓使用者更好理解。
先說BMC圖的目的是讓企業或組織可以梳理清楚自己的商業運作邏輯,是一個輔助工具而已,就類似為了要規劃理財,去找適合的記帳軟體或規畫表來輔助,心中的想法還是最核心的。
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這個圖,我先用很白話去解釋,下個小節會把商業模式圖攤開來詳細說明。
舉例來說,我今天要從台北到台南,以台北的家為出發點,我應該要先搞清楚我家的位置在哪,才能判斷我家離不同的交通工具有多遠,這樣我就可以選擇要用什麼工具去台南,有了工具,還要找方向,到了月台,我還要選擇是北上還是南下,避免搭錯方向。
我想表達的是,BMC圖其實就很像地圖,給企業或組織參考的地圖: 了解自己,盤點工具或資源,確定方向,前進。
回到正題,當企業或組織運作時,面對的課題,始終都是經濟世界的三個板塊: 價值交換、供給、需求,BMC圖基於此多延伸出了「財務板塊」,形成四大板塊。
BMC圖的涵義,就是在這四大板塊之上的不同元素進行探討,給予企業或組織做決策時,有一個很好的利基,讓企業或組織可以在運作過程,隨時把地圖翻開檢視、調整、優化。
商業模式圖說明
了解BMC圖用意和簡單的概念後,接著要把BMC圖拿來解構、探討一下:

如同前面提到,BMC圖分為四個板塊: 價值、供給、需求、財務。
每個板塊各自有不同元素,合計有九個元素分別組成,下面分別對每個元素解釋和舉例:
【板塊一】價值
- 價值主張
當你今天工作,解決企業的問題,企業因為問題解決了,業務進展得更順利,月底時給你薪水或加薪,這就是很典型的價值交換。
現在角色互換,企業或組織為了解決客戶的問題,而創造出的產品或服務,用來解決客戶的問題,那解決問題本身的行為、產品、服務都是企業或組織的價值。
當然光有價值交換在商場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企業或組織基於這個原理,開始和同業競爭、合作,而這些產品或服務也為了要更具有競爭力,企業或組織會使用各種形式,來解決更多客戶問題的同時,也能獲取相對應或更多的報酬。
而在提升產品或服務競爭力的過程,各種形式發生在這個階段,舉例來說:
#1 提供客製化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有更多選擇
#2 提高技術讓產品或服務可以更優化,建立一個技術層面的護城河
#3 清除閒置成本,把產品或服務的效率持續升級
# 其他還有很多
不斷思考著如何讓產品或服務更有價值就對了。
#重點整理:
價值主張是企業或組織給予客戶價值的同時,也用來凸顯自己不同於其他競爭者的獨特之處。
【板塊二】供給了解企業或組織目前的重點合作夥伴、活動和資源,思考如何利用這些,透過價值傳遞幫客戶解決問題。

- 關鍵資源
你可以想成是為了要達到目標所需要的工具,但這些工具是最核心的,缺一不可,套用前面的舉例,如同羅盤、指北針的地位一樣重要。
企業或組織為了要創造或給予他們的目標客戶價值,自己所需要具備的核心資源和能力,對企業或組織來說這些東西就好像珍貴的資產一樣。
而這些珍貴的資產並非一成不變,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隨時調整,也會因為內在條件的不同而改變,所以看得出這些資源的消長變化,企業或組織的「洞察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而這些比較常見的核心資源有:
#1 資金、廠房、設備
#2 技術力
#3 品牌力
# 其他還有很多
想著為了要創造價值,自己能如何強化自己。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為了要給予客戶價值,自己所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 關鍵活動
有了資源,接著要怎麼讓這些資源運轉,讓這些資源能發揮他們的價值,所需要進行「資源配置的過程」。
我們都希望資源能有效率的配置,讓所有資源可以各司其職、減少閒置成本、提高運作效率,這是企業或組織所期望的。
所以這裡面的課題,除了資源如何有效配置以外,企業或組織所下的決策、伯樂相馬的能力、談判能力、維護資源能力等,都是讓資源配置的過程可以更順利的影響因素。
你可以發現這個階段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也考驗著企業或組織的「應變能力」。
而這些配置資源過程,常見的有:
#1 透過面試或其他各種方式,招募具有相關能力的新人,進而舉行培訓活動
#2 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市場行銷,曝光自己在大眾的視野,增加自己的品牌印象
#3 後台報表、數據分析,針對結果去檢討、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
# 其他還有很多
資源配置的活動過程,努力讓中間的摩擦成本降到最小也是很關鍵。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行一系列的必要運作過程,讓商業模式可以運轉。
- 關鍵合作夥伴
不管是在哪種情境,合作雙贏、多贏,把餅做大,共榮共好,一直都是很多企業或組織成功的關鍵。
每一塊市場都有很多競爭者,只是競爭的難易度不同,那與其競爭,不如化敵為友,可以互補缺口、分享資源,串聯彼此,才是長遠之計。
有合作夥伴,才不會單打獨鬥,才能商討策略,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而常見的合作關係有:
#1 平台的媒合,透過第三方平台,拓展自己的業務同時,也降低獨自開發市場的成本
#2 串接金流系統商,讓系統商專業地處理複雜的技術問題,減少自身系統故障、資訊安全等風險
#3 透過聯盟夥伴方式,宣傳、行銷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擴大並且完善行業、市場,形成正向循環
# 其他還有很多
思考如何集結大家的資源,提升整體的效益、共創價值,才能帶給企業或組織更長遠的好處。
#重點整理:
為了共同長遠目標,和外部夥伴建立合作關係,進而提供客戶價值,滿足客戶的需求。
【板塊三】需求用來了解企業或組織如何尋找客戶、接觸客戶、傳遞價值給客戶,以及和他們建立長久友好關係。

- 目標客戶
企業或組織有了產品或服務之後,還要需求端才能促成一個市場,畢竟是人來消費產品或服務的。
那怎麼找人?
當然不是走到大街上,希望路過的人們購買,所以勢必要有策略去找人。
前面有提到供給板塊中關鍵資源這個元素,這是企業或組織的核心資產,如果搭配關鍵活動去配置,不可能直接揮霍這些珍貴的資產。
所以怎麼利用有限的珍貴資源,進而去執行「找人」這個關鍵活動,就是這個元素的課題。
簡單提供一個方向,找到「特定的群體」,比亂槍打鳥更有效。
而常見的找人方式有:
#1 先劃分市場,確定自己處在什麼產業、行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利基市場,進而去鎖定裡面的族群
#2 蒐集資料,根據後台的數據,去觀察、分析、歸類不同族群,進而去鎖定特定客群
#3 搭配關鍵合作夥伴,了解夥伴的客群是否有適合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進而找到潛在的客戶
# 其他還有很多
想著什麼人,有什麼條件,在什麼時候,會有什麼需求。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利用有限的資源,滿足特定群體的需求,進而傳遞不同的價值。
- 通路
我們都希望交通工具可以最快、最省錢到目的地,但這些工具的速度、價格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如果可以控制這些條件,可以為我們帶來多大好處,當然這都是出於利己主義。
而在市場上,諸侯各據一方。企業希望降低成本來買原料,上游則相反;客戶希望產品或服務便宜,企業則相反;我們希望拿更多薪水,廠商則相反。
這樣的作用相互牽制,進而讓企業或組織在通路環節上也不得不多注意。
要確保企業或組織想要傳遞的價值不會在給予客戶的過程中「掉價」,保持相同水準的價值或「抬價」,當然更希望能創造「溢價」。
而給予客戶的方式很廣泛,有具體也有抽象,常見的管道通路有:
#1 加盟、直營
#2 線上、線下
#3 物流、金流
# 其他還有很多
思考如何在傳遞價值的過程,創造比價值本身更多的價值。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顧及客戶的體驗,優化價值創造、傳遞的過程。
- 顧客關係
有沒有經驗是好久沒聯絡的朋友突然聯絡你,寒暄了幾句卻又不知道怎麼接下去,最後只能尷尬地聊下去。你們的關係即使當年很要好,但還是會因為沒有長期且持續的互動,而陷入這樣的情況。
這個道理適用任何情境,畢竟人之間是要互動的,以人為本,相互交心。
而市場上各種的野蠻遊戲雖然不是這麼通情達理,但客戶一樣是人,這個細節做好牽扯到的層面遠比想像中大。企業或組織也可以藉由和客戶建立良好關係,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可以長久被消費。
通常很多企業或組織為了要管理這些關係,會專門來建立售後服務,讓客戶消費前、中、後的感受一致,甚至更好。
而常見的維持或管理顧客關係的方式很多:
#1 客戶購買一項產品或服務,同時附上手寫小卡,讓客戶感受被好好照顧
#2 建立透明、方便、即時的客服諮詢,讓客戶一有問題可以馬上反應詢問
#3 利用會員制,區隔非會員和會員的產品或服務層級,讓會員客戶享有獨有的產品或服務
# 其他還有很多
想著拉近和客戶之間關係,從心不從利出發,交個朋友。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獲取客戶的信任,進而創造雙贏的局面。
【板塊四】財務
- 收益流
常常說價值和價格不同,價格只是用來界定價值的方式之一,但價值本身不會侷限單一價格,我覺得便宜的東西你可能覺得貴,是吧?雖然是同樣東西,但在我們心中價值是不同的。
而價值也不一定是用價格來衡量,可以用各種形式,古代人以物易物,現代人用貨幣,未來人用數據(也許)。
提高價值,可以拉高價格的邏輯是合理的,但客戶不一定會買單。所以企業或組織應該著眼於如何提高價值,藉由提供價值,讓客戶相信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進而拉回價格制定的主導權,換取客戶的消費,最後帶來收益。
這些收益,可以說是表彰企業或組織的價值是好的,當然也受到上面各種元素影響。
不同的收益方式會因為企業或組織的產業、行業不同而有適合的方式,常見的收益方式有:
#1 業內、業外收入
#2 仲介收入
#3 訂閱、買斷收入
# 其他還有很多
聚焦如何提供價值,而非拉高價格。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提供價值同時,獲取的所有回報。
- 成本結構
我們都了解投資要先投入資金,希望未來可以成長更多對吧?如果成長更多,說明會挑選、眼光獨到。
但會選擇,沒有初期的資金投入也無濟於事,所以前期的投入可以說是關鍵的因素。
企業或組織進行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時,都希望能把初期的投入成本降低,此外,也希望能投少一點成本,賺多一點的回報,提高成本的效益,讓中間的收益可以放大。
達到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放大收益的成效。
而這些初期的投入成本有各種形式,不一定都是資金,常見的成本有:
#1 原料成本
#2 行政成本
#3 固定成本
# 其他還有很多
想著提高成本的效益,而非聚焦在壓低成本。
#重點整理:
企業或組織為了運轉商業模式,所發生的一切成本。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我拍5下小手鼓勵我~只要登入臉書或Google帳號都可以,不需要任何費用就能支持我繼續創作! 感謝大家!】
商業模式圖重點整理
商業模式圖-畫布圖原型

若要下載,請點擊圖片到無浮水印版本連結處下載
前面有了個別元素的概念後,再拿原型圖做說明,會讓你更容易聯想、融會貫通,因為原型圖就如同一張畫布一樣讓人有畫面感。
商業模式圖的原型就如同畫布圖一樣,上面由2個H、下面由一個T繪製而成,擺放位置以價值主張為正中間,如同前面章節提到,應該要先確定自己的位置在哪,然後再向外拓展,左右兩邊分別是供給和需求。
而所有的條件要運轉,就奠基在成本和收益之上,任何元素都需要財務的支撐,這樣整個商業模式才得以運轉。
因此除了在概念上清楚之外,也可以透過描繪出畫布圖的形式理解商業模式,這樣之後需要用到就可以利用圖像記憶,腦中快速浮現這張圖,不用硬記。
商業模式圖-表格化統整
綜合商業模式圖的涵意以及前面章節提到的概念,整理出下面這個表格:
【板塊】 | 【元素】 | 【目的】 | 【涵義】 | 【心法】 |
< 價值 > | 價值主張 | 定位自己 | 給予客戶價值的同時,也用來凸顯自身獨特之處。 | 如何讓產品或服務更有價值。 |
< 供給 > | 關鍵資源 | 提升自己 | 為了給予客戶價值,自己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 為了創造價值,自己能如何強化自己。 |
< 供給 > | 關鍵活動 | 妥善分配資源 |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行必要過程,讓商業模式運轉。 | 資源配置的活動過程,減少摩擦、閒置成本。 |
< 供給 > | 關鍵合作夥伴 | 1+1>2 | 為了長遠目標,和夥伴合作,進而提供價值,滿足客戶的需求。 | 如何集結資源,提升整體的效益、共創價值。 |
< 需求 > | 目標客戶 | 確立需求存在 | 利用有限的資源,滿足特定群體的需求。 | 什麼人,有什麼條件,在什麼時候,會有什麼需求。 |
< 需求 > | 通路 | 傳遞價值 | 優化價值創造、傳遞的過程。 | 如何在傳遞價值的過程,創造比價值本身更多的價值。 |
< 需求 > | 顧客關係 | 建立信任 | 獲取客戶的信任,創造雙贏的局面。 | 拉近和客戶關係,從心不從利出發。 |
< 財務 > | 收益流 | 模式持續運轉 | 提供價值同時,獲取的所有回報。 | 如何提供價值,而非拉高價格。 |
< 財務 > | 成本結構 | 初期投入付出 | 為了運轉商業模式,所發生的一切成本。 | 提高成本的效益,而非聚焦在壓低成本。 |
分類註解:
【目的】 畢竟一個輔助工具除了知道本身的意義,了解有什麼效果,也是很實際的考量。
【涵義】 純粹把商業模式圖的意義再濃縮一點。
【心法】 提出我個人的理解和看法,盡量再描述得具體些。
商業模式圖如何開始執行?
本篇前面把商業模式圖的所有板塊和元素意義都一一探討,但了解一項工具後重要的還是執行的環節。
你可以現在就開始拿起紙和筆畫出基本的商業模式圖架構,如果不想這麼麻煩,我也在底下提供給大家本站製作的商業模式圖(無浮水印版本),給大家免費下載使用!
如果是對於分析個案沒什麼想法的話可以往下個章節繼續看我準備的分析個案,看完後也許會讓你更有想法。
下載完也請幫我到下面給我掌聲鼓勵5下支持我,謝謝大家!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我拍5下小手鼓勵我~只要登入臉書或Google帳號都可以,不需要任何費用就能支持我繼續創作! 感謝大家!】
範例分享
接下來要試著帶入實際的例子,進行商業模式圖的概略分析,我以 foodpanda 作為例子,如果你對另一間外送平台 Uber Eats 的商業模式圖有興趣也可以看另一篇文章: Uber Eats商業模式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個案簡介- foodpanda

foodpanda在2012年創立,是德國企業Delivery Hero旗下的網路餐飲外送服務平台,營運範圍遍布全球地區。
也在2012年進入台灣市場,本來只是和一些實體零售商合作,配送一些生鮮雜貨,後來經歷了不同階段,包含虛擬超市(pandanow)、物流品牌(pandago)、推出訂閱制(pandapro)、和電商平台合作宅配物流服務等策略轉型的過程,目前在台灣餐飲外送平台行業中,市佔率和使用率排名第一。

延伸閱讀:
foodpanda商業模式探討 | 如何在3年內稱霸台灣外送市場?
商業模式圖個案探討- foodpanda
- 探討對象: foodpanda台灣市場
- 工具: 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
- 方式: 蒐集整理、分析、歸納資訊
目前外送平台在台灣市場競爭激烈,各種外送平台雨後春筍般出現,而foodpanda在台灣市場以使用率和市占率來說排名第一,所以作為此次探討的個案。
以下歸納出foodpanda的商業模式圖:

- 價值主張
#1 即刻救援: 解決消費者燃眉之急的需求,直接打到現代人工作很忙碌的痛點。
#2 親近人民: 不論是廣告口號「你foodpanda了嗎?」,還是廣告代言(素人),營造的情境(務實、迅速),都是很貼近消費者。
可以觀察下面的廣告foodpanda是如何把自己的價值主張描繪出來的:
【供給】- 關鍵資源
#1 接單、派單系統: 從餐點下訂、餐廳收單、系統派單、外送員接單、追蹤訂單等,從金流到物流整套系統是外送平台的核心能力。
#2 快速配餐外送員: 為了讓客戶可以即時收到,會給予配送餐點限定時間,也實踐了價值主張。
#3 數據庫: 每天都有大量的訂單,藉由分析數據可以推送消費者偏好,或是當作未來制定策略的方向。
- 關鍵活動
#1 商家簽約合作: 平台要運作勢必要有店家提供品項陳列在平台上,也會篩選比較符合大眾胃口的店家。
#2 外送員篩選: 有了品項還需要人來送給客戶,外送員需要經過審核後才能開始配送,讓品項可以配送順利、安全,畢竟每個外送員都代表著品牌。
#3 平台維護: 只要遇到尖峰時段,平台大量壅塞有時會造成軟體、派單系統短暫當機、閃退,所以時常維護平台,讓整個訂餐配送過程順暢仍是關鍵。
- 關鍵合作夥伴
#1 合作商家: 合作的商家基本上會符合自己的價值主張,透過系統化的方式招商。(查看foodpanda招商網站)
#2 外送員: 外送員要符合資格、審核通過、裝備齊全才能上線,而彈性的排班、論件計酬的制度,不僅舒緩了緊繃的行業性質,也給予合作夥伴更多自由和選擇。
#3 聯盟夥伴: 除了平台上出現的邀請朋友獎金之外,foodpanda也釋出聯盟行銷合作計畫,讓不同方式的推廣者可以幫忙自身曝光,共創價值。
本站目前和另一間外送平台Uber Eats合作,如果你是非店家身分(消費者或路人甲),有認識全台灣(含澎湖)的店家,尚未加入且有意願加入Uber Eats的,可以聯繫本站,如果店家成功上線接到單,你也會獲得一筆獎金哦!
【需求】- 目標客戶
#1 餐食服務: 「 你foodpanda了嗎? 」 貼近人們感受,鎖定肚子餓想趕快飽餐一頓的人。
#2 生活用品: 「foodpanda一點,工作愜意點」,鎖定工作忙碌無暇出門購買的人。
#3 各項雜貨: 「foodpanda一點,生活享受點」,鎖定缺少日常物品,想購買的人。
- 通路
#1 走路: 主打近距離的外送員可以即時配送,品項可以保存較完好。
#2 腳踏車: 主打中距離的外送員可以即時配送, 品項受到路況影響。
#3 機車: 主打任何距離的外送員可以即時配送,品項較容易受到路況影響。
- 顧客關係
#1 會員制: 推出的pandapro訂閱制,讓付費訂閱的會員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提升消費者「賺到」的感受。
#2 追蹤系統: 即時的追蹤進度,讓客戶可以了解品項配送過程,提升消費者「掌握」的感受。
#3 反饋評分: 整套機制下來也要有可以改進的量化標準,讓消費者購買完可以對整套流程評分,作為檢視、調整、優化自身的依據。
【財務】- 收益流
#1 外送收入: 透過外送服務向消費者收取,外送費用則會因為距離遠近、地區而不同。
#2 商家合作收入: 只要上架到平台就會向店家收費,平台月租費500元、上架月租費約4000元以及月訂單金額抽成大約35%。
- 成本結構
#1 外送員薪水、獎金、動態費: 支付外送員薪水的成本,由四種費用組成。
#2 行銷費用: 除了有時會透過廣告影片製作來宣傳,外送員的裝備也是行銷的一環。
總結
看完上面的foodpanda個案之後,其實可以發現就是對整個公司運作的方式、環節,進行剖析、探討,並不需要很專業,它除了幫助公司自己可以更釐清運轉的結構,也能讓我或你可以去更了解公司或產業。
當然,上面的分享只是很粗略的探討,如果要細分那是一定可以的,例如:B2B、B2C的商業模式圖會不同,或是納入其他工具進行交叉比對,但如果是專業人士、投資人要評估,用這個工具顯然是太簡單、單一。
而不同的外送平台、行業、產業有不同的運作方式,哪種工具比較適合就要請大家去探索了,或是可以把本站加入最愛,本站以分享商業相關知識或工具為主,也會提供許多好用的分析工具或免費資源。
私藏資源推薦
除了前面本站提供的免費資源之外,也整理出一些有商業模式圖的資源:
製圖工具-Canva
只要有設計需求,在上面都能找到精美的現成模板可以修改,圖庫資源也很豐富,如果是商業類型的圖表,裡面也有很多,像是上面提到的分析工具如: SWOT、五力分析等,Canva上幾乎都有模板,只要修改內容就可以直接套用。
版本的部分提供Canva Pro和Canva for Enterprise兩種付費方案,可以選擇適合的方案, 如果要查看官方訂價可以參考這篇: 點我查看。
我自己是使用 Canva Pro 就很足夠,第一個月提供免費試用,之後每個月不到300台幣就可以有升級的功能和大量付費的圖庫可以使用,一個Canva Pro的帳號可以有5個人使用,平均一個人不到60台幣/月,如果你想要使用Canva Pro可以先試用一個月,如果不喜歡也可以隨時取消不會扣款。
本站大部分的圖片素材就是使用Canva Pro製作,在品牌管理、商業規劃等功能設計上,滿足我時常需要製作圖片的需求,涵蓋的範圍也很廣,從卡片製作到證書都有,可以參考有哪些設計: 設計說明。
這也是我私心最愛的製圖、分析模板資源,大量的素材和模板可以快速做出漂亮的成果,推薦給大家!
額外資訊-獎金計畫
本站目前和 Uber Eats 合作,如果你是普通消費者或是已經在平台上架的店家,只要你有認識在全台灣(含澎湖)的店家是: 沒加入過、現在尚未加入、且有意願 加入Uber Eats的,可以聯繫本站相關資訊,如果你推薦的店家成功上線接到單,你也會獲得一筆獎金!
不過這個獎金計畫店家的名額是有上限的,所以越早推薦店家,獎金可以越快通過審核,趕快揪你身邊認識的店家加入吧!
如果關於獎金計畫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詢問: support@sanyabin.com
(聯繫請告知推薦的店家資訊)
如果你是店家想要和 Uber Eats 合作的也歡迎加入,底下申請連結是多位店家大推的負責業務XD,且和業務申請真的會快很多!
延伸閱讀:
【超詳細】商業模式圖總整理 | 1個案分析+3個免費工具+9使用心法大公開!
【總整理】SWOT完整白話分析,提供免費模板+製作工具+Foodpanda範例,讓你1次就搞懂!
【foodpanda範例】10分鐘白話告訴你五力分析是什麼?(含推薦資源+表格整理)
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其他想法建議,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5下Like (使用Google或Facebook帳號免費註冊),支持我創作教學文章,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完全不會花到錢,謝謝大家。